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工作报告 
>>> 文章信息
关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发展情况的报告

2016-11-30 15:21:22

嘉善县人民政府

(2016年11月29日)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就全县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发展情况,向本次常委会报告,请予审议。

一、我县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我县着眼于服务产业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以平台引人才、以平台促创新、以平台带产业,依靠科技创新增强企业发展驱动力,充分发挥了科技创新平台在支撑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中的重要作用。到目前为止,我县已初步形成了以三大创新主平台为引领、行业研发平台、企业研发平台和科技服务平台相结合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2015年,我县创建省级创新型县、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省知识产权示范县相继成功通过验收和考核;在全省县(市、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中,我县科技产出综合评价、变化情况综合评价均居全市第1位,创新环境综合评价居全市第2位;其中:全县专利授权指数7213件,居全市第1位;全县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2.78%,万人拥有R&D活动人员数95.3人,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41.42%,累计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262家,四个指标均居全市第2位;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40.78%,居全市第3位。

(一)立足支撑发展,着力打造创新主平台

近几年来,我县围绕构建“孵化-转化-产业化”的创新链“嘉善模式”,不断推进科创中心、归谷嘉善科技园、高铁新城上海人才创业园等三大创新主平台建设,引育和集聚高端人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具有创新力的成长型企业,努力搭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优质平台。

一是做精县科创中心国家级孵化器。以建设国家级孵化器——嘉善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为重点,不断拓展孵化空间,延伸孵化产业链,提升孵化能力和服务水平,努力提高孵化效率。我县在科创一期3.7万平方米孵化基地的基础上,2010年启动建设了科创中心二期工程,总建筑面积7.7万平方米,总投资3.32亿元,2014年初投入使用。为拓展孵化毕业企业的发展空间,加速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成长,我县先后建设了大云和罗星两个加速器,总面积5.1万平方米。截至2015年底,县科创中心总孵化面积已达到16.5万平方米,累计引进孵化企业289家,在孵企业142家、已毕业企业63家,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2家、双软认定企业20家;累计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427人(其中归国留学人员75人);2015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6.67亿元、上缴税金1390多万元,被科技部列为“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创业孵化链条建设示范单位。

二是做强归谷省级“千人计划”产业园。中国归谷嘉善科技产业园以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发展为标准,以信息经济、知识经济、智慧制造为主导,打造以“千人计划”专家、创新团队、归国高层次人才等为领军主体的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基地,于2013年5月正式开园,先后被授予浙江省第二家千人计划产业园、全国第七家欧美同学会留学报国基地、中国科协海智计划工作站、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实习基地、浙江省开发区特色品牌园区等称号。截至2015年底,已引进和培育潘今一、职春星等26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和11名浙江省“千人计划”专家,引进了嘉善凯诺电子、嘉兴景焱智能装备等102家高科技企业,总投资超60亿元,正在形成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制造业核心技术研发、生产、服务的“技术圈”,目前已涵盖集成电路、电子试听设备、医疗电子仪器等研发制造和数据处理、软件服务业。部分项目已在行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如弘视智能科技参与乌镇互联网大会智能安防工程、取得G20峰会的智能监控设备订单;朗德电子成功开发并投产填补国内空白的氧传感器芯片等等。

三是做优高铁新城上海人才创业园。上海人才创业园聚焦高铁新城,以“人才优先、科技引领、基金引导、市场决定”为原则,以承接上海人才资源转移为主要目标,积极创建省级人才创业重点园区,努力打造新常态下吸引人才、创新发展的新引擎。园区总占地面积70.62亩,总建筑面积7.6万平方米,由22幢单栋、多高层建筑物组成,产业定位为电子商务、文化创意、时尚设计及生产性服务业,目前共签约企业38家,总签约投资额9.5亿元,总出租面积1.2万平方米,其中电子商务类企业27家,跨境电商类企业5家,设计及物流配套类企业6家。引进太库科技设立创新孵化器,总面积1500平方米,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化的资源渠道、具备鲜明特色的孵化平台。成立了人才创业服务中心,围绕“创业服务清单、优惠政策清单、客户经理制”为主的“二单一制”服务内容,构建“政务商务合一、政企联动互通”服务模式,为企业与创业者提供一站式优质服务。与团委共建浙江省大学生创业创新基地,以吸引大学生人才为重点,营造创新创业环境。

四是做大“园中园”和众创空间等平台。加快推进嘉善国际信息科技产业园建设,着力发展软件研发、互联网电子商务、云计算及物联网技术应用、国际IT服务外包等产业,目前园区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已引进并注册的企业有80余家,引进高层次人才18人、其中博士7人。2014年10月签约成立北京大学创新研究院嘉善产学研合作中心,利用北京大学的学术背景及丰富的国际资源向引进孵化的项目提供科研、金融、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服务,搭建面向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科技领域的中试研发平台,帮助落户项目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2015年引进高科技项目6个、高层次人才2名。着力发展众创空间,制定实施《关于加快发展众创空间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的若干意见》,鼓励各镇(街道)、工业园区以及社会资本等建设创业苗圃、创新工场、创业咖啡屋等多种形式的众创空间,指导成立由11个众创空间参与的嘉善众创空间联盟,“百汇创谷”“北智汇善”2家众创空间通过市级众创空间备案认定。

(二)立足产业提升,着力打造公共服务平台

我县根据本地产业需求,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突出资源整合,大力引进大院名校共建行业公共科技创新平台,引导企业建设研发机构,把有限的人力、财力和设备集中用于重点行业、专业领域的科技攻关和服务,最大程度地发挥现有创新要素的作用。

一是大力推进行业研发平台建设。大力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先后引进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中科院声学所、中科院微电子所、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所、中科院遥感所、西南自动化研究所、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大院名校,组建了一批行业公共研发平台。浙江中科电声研发中心在扬声器仿真设计技术上取得突破,技术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成为瑞士“COMSOL认证咨询机构”;成功研制精灵耳系列电声专业检测设备,先后申请相关发明专利5项、已授权实用新型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7项、商标1项、发表学术论文4篇。西南自动化研究所长三角分所先后研发推广高性能铣床数控系统、车铣复合数控系统等自动化控制设备,为推进县内企业“机器换人”提供了技术支撑;浙江中科辐射高分子材料研发中心在高分子超细粉体制备、工程塑料改性等领域与县内外企业开展技术合作,转化推广了一批科研成果。浙江中科空间信息技术应用研发中心先后与县住建局、农经局、新居民事务局及嘉辰社区等部门单位开展技术合作,开发了三维虚拟仿真系统等遥感、虚拟现实技术成果应用项目。浙江中科无线授时与定位研发中心已成功研制多款用于北斗、GPS等卫星导航系统的单模/多模芯片及接收机,并成功发布了多款卫星定位芯片及样机,在卫星导航接收机和相关芯片的研究领域取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掌握了卫星导航接收机与芯片设计的核心技术,近年来中心累计实现销售近800万元。

二是大力推进科技综合服务中心建设。2015年启动建设嘉善县科技综合服务中心,总面积3500平方米,目前硬件基础设施已全部完成。设立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虚拟市场、网上技术交易市场,建设了科研院所、项目成果、专家文献、企业技术难题等信息查询系统,先后引进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科技开发中心、浙江技术交易所、上海技术交易所以及上海交大共建技术转移转化分支机构,集聚了县生产力促进中心、上海伯瑞杰、佰腾科技、中科联政、检验检测机构等县内外社会化中介服务资源,吸引风险投资、基金公司、法律财税等机构入驻,为企业提供科技信息、知识产权、科技评估、融资、财务、法律等一站式服务。

三是大力推进科技型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建设。设立科技创业投资引导资金和种子资金,近三年发放种子资金817万元,扶持科技型初创企业发展壮大。在此基础上,我县又设立了2亿元的政府引导基金母基金,设立了信贷风险补偿基金,开展了科技银行试点,组建了民间投融资服务中心,大力推进资本市场融资和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贷款等金融业务,已先后为23家科技型小微企业发放贷款1亿元,有14家企业分别在创新板、新三板和浙江股交中心挂牌融资。

(三)立足成果转化,着力打造企业创新平台

我县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政府服务与引导作用,加快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不断激发企业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

一是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把企业研发中心作为提高企业综合研发能力的载体,根据我县产业实际与发展定位,明确不同行业企业研发中心的覆盖率,把规模以上企业设立研发机构的比例作为一项主要工作来抓。同时加强引导,促进校企“联姻”,鼓励和支持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机构,突出成果应用,帮助企业提高创新能力。截至2015年底,全县共培育各级企业研发(技术)中心617家,其中省级企业研究院3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研发中心37家、市级企业研发中心42家、县级企业研发(技术)中心534家。

二是积极推进博士后和院士工作站建设。加强企业博士后工作建设,在原有县科创中心、恒科实业两家省级博士后工作站基础上,2013年昱辉阳光获批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实现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零”的突破。同时,我县把创建院士专家工作站作为促进科技创新服务经济转型升级的主抓手,积极为企业搭建与院士专家沟通的桥梁,先后协助新华昌木业、双飞轴承、浦江缆索、粤海饲料、爱迪曼环保等5家企业成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将企业的发展需求和院士专家的技术支持紧密结合起来,借用院士及其科研团队这个“外脑”,为企业的自主创新创造提供支撑。

三是加强产学研基地建设。进一步促进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与本县科技创新需求的有效结合,充分发挥校地各自优势,着力抓好产学研基地建设,推进产学研深入合作和成果转化。目前全县经认定的企业与高校共建的县级产学研基地达到19家。天凝镇静电植绒产业园与东华大学签约成为该校研究生实践基地,开展校企合作,共同开展技术攻关,提升了植绒产业的创新能力。此外,东菱电子与清华大学联合成立了电力电子伺服技术联合研究中心,北开电气与华北电力大学共同组建了输变电设备研发中心和学生创新实践基地,爱迪曼公司与北京大学环境工程学院联合成立了研究生实习基地,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产品开发及产业化等方面开展深层次合作。

二、我县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几年来的不断努力,我县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县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科技创新平台产出还不够明显。目前全县科技创新平台在建设过程中缺乏统一的规划和规范的管理,整合度不高,尚未形成资源共享的规模效益。县科创中心、归谷嘉善科技园、高铁新城上海人才创业园等平台发展定位不够清晰,一定程度上存在交叉重复及同质竞争现象,不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各创新平台当前还处于建设过程中,尚未形成大规模产出,对全县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还未显现。

(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相对滞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阵地,是引领科技、经济、人才、城市统筹发展的示范区。当前我县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相对滞后,主要原因是新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认定标准要求技工贸总收入500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60%以上,前3个主导高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而我县的三大工业主平台在产业集聚度、产业规模、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等方面与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指标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在园区规划、运行机制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梳理与明确。

(三)企业创新平台层次还还够高。由于创新平台建设投入大,且产出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但企业创新主体意识还不是太强,考虑眼前利益较多,建设创新平台的积极性不是太高。尤其是我县创新型企业数量不多,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开展研发活动的企业比例较低。据统计,我县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机构设置率为19%,在全市排名中下水平,目前还没有国家级的企业研发机构,影响了企业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产业化能力。

(四)公共研发和专业服务机构作用发挥不够充分。我县能够起到引领带动作用的公共研发和专业服务机构比较欠缺,缺少高层次人才集聚,高水平项目研发,高协同技术攻关的大平台。公共研发平台的运作体制机制还不够顺畅,围绕区域产业发展共性问题进行研究攻关较少,没有起到服务区域产业发展应有的作用。一些科技中介机构对有收益的项目积极性较高,对一些社会公益性项目积极性不高。

(五)人才引进和留住难度较大。与周边大城市相比,由于科研环境、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原因,我县创新平台在专业人才服务方面还不能跟上人才的实际需求。特别是一些紧缺的高级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海外留学归国人才虽然引进了,但是后期留住人才还存在相当大的难度。因此,企业研发人才,特别是高级创新人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县自主创新的“瓶颈”。

三、下一步我县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工作思路

创新平台是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载体,能够有效改善创新创业环境、优化创新资源品质、降低企业和个人创新创业成本,是激发中小企业创新动能,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加速器。“十三五”时期,我县将继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平台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促进产业提升、集聚发展,为嘉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和动力。当前,我县也正在实施示范点建设第二阶段,加快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势在必行,加强我县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今后一个时期,我县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将着重围绕“坚持一条主线,打造五大平台,强化四个支撑”展开。

——“坚持一条主线”就是以创新驱动发展支撑引领嘉善经济转型升级为主线,将科技创新作为嘉善经济转型升级的根本动力,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等,通过创新引导经济结构、发展方式转变,努力形成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打造五大平台”就是要按照“一城、四地”发展定位和创新型县建设要求,加快建设以下五大平台:

(一)集聚提升“创新创业平台”,加快形成高端新型产业集群

一是提升三大工业主平台。加快推进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嘉善电子信息产业园和姚庄经济开发区三大工业主平台建设,着力提升平台竞争力。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着力建设一流的国家级开发区,加快西区转型提升和东区集聚步伐,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培育发展节能环保,提升发展品牌木业家具。嘉善电子信息产业园发挥嘉兴综合保税区B区作用,推动进口贸易、保税物流、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和实质运营,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光通信、保税物流。姚庄经济开发区积极推动精密机械产业向分工细化、高端智能、链条延伸等方向发展,延伸以新能源为重点的节能环保产业链,培育发展高端休闲食品制造。以姚庄经济开发区为主体,整合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西塘电子信息产业园的通信电子等企业资源,整体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二是推进三大创新主平台建设。加快推进高铁新城上海人才创业园、中国归谷嘉善科技园、科创中心等三大创新主平台建设,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引领发展能力。高铁新城上海人才创业园以服务中小企业、完善现代服务体系、促进产城融合为重点,大力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园等创业创新基地建设,积极招引各类创业创新人才,打造智慧型、科技型、休闲型的城市新区;创办大学生创业学院成为公益性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服务平台。中国归谷嘉善科技园做亮省级“千人计划”产业园品牌,深化与欧美同学会等机构的合作,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育力度,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医疗器械产业,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加快推进软通动力嘉善物联网产业基地建设,打造成为长三角地区科技型企业、创新型企业的重要集聚地。科创中心      围绕我县主导产业,引进搭建公共研发平台和技术交易平台,加强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研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着力培育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科技型企业,重点建设各种类型的实验室、技术转移平台、分析检测技术平台等,为孵化企业提供仪器设备共享服务。

(二)加快构筑“科技研发平台”,大力增强企业创新内生动力

一是推动规上企业建立研发平台。进一步拓宽科技研发平台产业领域,在高新技术企业广泛建立研发平台的基础上,围绕“2+2+2”产业体系,将研发平台向规模以上企业延伸。重点鼓励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效果显著的企业,如木业家具、纺织服装、五金机械行业龙头企业等等,支持其建立科技研发平台,进行装备更新、工艺革新和产品创新,推进关键性技术和共性技术攻关,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争取规模以上企业建有研发机构实现全覆盖。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建设省级企业研究院,力争在国家级企业研发机构建设上实现“零”的突破。

二是加强创新资源整合。建立广泛、多层次的科技创新合作机制,整合科技创新资源。鼓励国内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省重大创新平台等优质创新资源入驻嘉善设立研发与创新服务机构,建立分部、分园或研发、中试基地。鼓励嘉善企业去上海乃至海外设立、兼并和收购研发机构,跟踪获取前沿科技发展动态信息,就地消化吸收先进技术,接轨国际大都市,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强国际合作,借鉴“中以高科技(嘉善)创新中心”和“中荷(嘉善)产业合作园”等建设经验,建立健全国际化创新资源引入机制,提升嘉善整体创新和开放水平。

三是积极搭建各类创新载体。鼓励企业借助院士专家、高校院所的科研力量联合共建或者整合共享研发设备、检测设备、人才优势等方式加快建设各类创新载体。加强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借助院士专家集聚高端人才,逐步形成资源共享、风险分担、协同发展的区域产学研创新联盟。鼓励企业牵头,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申报国家、省级科技研发项目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共享科研成果,形成创新利益共同体。

(三)做精做强“科技孵化平台”,全力打造中小微企业创业乐园

一是推进科技孵化体系建设。围绕构建完整的“苗圃-孵化-转化-产业化”创新链条,着力推进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加快营造充满生机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全力打造众创空间,推广创客空间、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模式,围绕全县重点发展产业,构建一批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四众”支撑平台,全力打造“创客嘉善”品牌。鼓励各镇(街道)结合本区域产业定位和规划布局,规划建设一批集孵化、服务、科研为一体的众创空间和专业孵化(加速)器,推动嘉善国际信息科技产业园重点发展服务外包、电子信息、文化创意等相关产业及总部经济;推动北京大学创新研究院嘉善产学研合作中心搭建面向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科技领域的中试研发平台,努力建设成为产业化创新、成果转化与技术服务的梦工场。力争到“十三五”末培育众创空间等新型孵化机构15家以上,全县科技企业孵化器总数达到5家以上,孵化面积达到50万平方米以上,培育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

二是加大孵化器招商力度。积极参与沪杭创新走廊建设,整合全县科技创新资源和要素,全力打造一体化的科技创新产业链。营造良好创业环境,重点拓展海外引才和高层次人才创业平台,围绕电子商务、软件等高科技服务业和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高科技制造业,建立招商项目库、招商信息网,进一步完善招商政策、宣传政策和推广政策。把好引进企业入驻关、在孵企业培育关和毕业企业成长关,力争把科技孵化平台建设成为集聚创业资源、集聚高端人才的基地。

三是完善科技孵化服务体系。依托科创中心和上海人才创业园人才服务中心,加速形成“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化基地”全程发展模式,打造涵盖企业注册代理、创业培训、人力资源、知识产权、投资融资等功能为一体的创业服务体系。鼓励发展市场化、专业化的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科学技术普及等科技服务业,为众创空间和孵化器内的企业(项目)发展提供支撑服务。完善科技综合服务中心服务功能,推进由财政投入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科技文献、科学数据等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向社会开放共享。整合相关创业指导资源,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具有企业管理专业知识的学者、有创业实践经验的企业家、天使投资人、基金经理人、熟悉经济发展和创业政策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组成创业导师团,开展创业项目论证评估,为创业者提供个性化和专业化的咨询、指导和服务。

(四)优化完善“科技服务平台”,集聚共享优质创新资源

一是推进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大对科技服务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围绕研发设计、技术转移、科技信息、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金融以及专业技术服务等领域,重点开展科技服务平台建设、科技服务机构培育和引进、科技服务人才引育等方面工作,提升科技服务专业化水平,形成覆盖创新创业全链条的科技服务体系,加强科技服务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打造省级科技服务业集聚和长三角县域科技创新高地。

二是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推行技术成果市场化配置机制,以科技大市场为载体统筹科技创新资源,通过政府搭台、中介联姻、企业唱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致力于打造嘉善科技资源集聚中心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重点发挥“展示、交易、服务、共享、交流”五位一体的功能,整合集聚技术中介、咨询评估、科技金融、知识产权服务、法律咨询等中介服务机构,定期举办重大科技成果推介(拍卖)会,广泛开展技术交易活动,不断健全技术交易市场体系,转移转化科技成果。

三是大力培育和发展科技中介机构。加强与长三角地区科技创新平台载体、中介机构的合作,做好研发设计、高端制造等项目成果、紧缺人才与专家等信息搜集工作,推动技术扩散、成果转化产业化。积极引进高等院校技术转移中心设立分支机构,探索建立上海技术转移(交易)联盟嘉善工作站和浙江省级高等院校协同创新中心嘉善分中心,不断健全和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市场化机制,积极吸引国内外优质创新资源在嘉善落户转化。

(五)重点打造“科技金融平台”,加强企业创新资金保障

一是大力引进创业投资机构。充分发挥县政府产业基金作用,大力引进各类新型金融机构和各类金融中介机构,建立产业创新基金、公募基金,引导成立私募基金,引进风险投资和天使投资机构。在鼓励股权投资的基础上更强调对初创型科技企业的投资。继续建立和完善投资项目库和专家库,并以此引导创业投资机构进入初创型科技中小微企业领域。

二是拓展科技金融产品。鼓励金融机构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量身定做开发金融创新产品,针对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科技企业的不同特点和资金需求,探索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集合依托债权基金等金融产品。健全科技银行和信贷风险补偿基金运行机制,鼓励和引导科技银行、科技担保、科技小贷、创业投资等科技金融专营机构支持科技型企业成果转化,切实提高对科技型企业的专业化融资服务水平。鼓励保险公司创新科技保险产品,推广科技专项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工作。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新三板、创新板等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融资,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融资担保模式。

三是引导民间资本有序投向高新产业。鼓励和吸引民间资本、社会资金投入科技创新,支持民间资本创办或参股科技创业投资,支持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科技成果转化。

——“强化四大支撑”就是要始终坚持强化政策保障、考核激励和宣传引导在科技创新中的支撑力,为我县科技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一)强化政策保障,明确科技创新的政策导向以优化政策与财政投入为带动,按照“引导投入、倾斜要素、加重激励”的思路,进一步研究龙头企业培育、创新平台建设、新兴产业发展、创业风险投资等政策的深化与完善,争取资源、要素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集聚,形成强大的政策合力,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保障。持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确保县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同时,加强各项财政支持政策的创新导向,引导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并不断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企业以及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投入力度。

(二)强化考核激励,加强对科技创新的统筹协调始终强化部门间的协同配合,深入构建县级、镇(街道)两级联动,共同推进科技工作的良好格局。进一步完善镇(街道)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贯彻落实县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指标任务,以督查考评为手段,进一步集聚创新资源,为确保完成“十三五”期间分年度的科技工作目标打下坚实基础。持续开展“科技进步奖”“亩均产出示范企业”等各项评比活动,树立典型,激励先进,全力塑造科技创新浓厚氛围。加强科技统计工作,把科技统计工作列为考核主管领导政绩的一项内容,加强基层科技统计队伍建设,建立科技定期报表制度,健全科技统计工作网络。

(三)强化人才引育,推进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引进高端人才,结合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和省“千人计划”等专家引育,进一步深入实施“创新嘉善?精英引领计划”,着力引进国内外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和一流团队。深入实施“金蓝领计划”,建立以行业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校企合作为纽带、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社会化、开放式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整体素质,加强新型工业化能力建设“长风”计划全国示范区建设,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所需的各类人才素质提升,培养一批具有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创新精神和经营能力的企业家,以及精通战略规划、资本运作、人力资源管理、财会、法律等专业知识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四)强化宣传引导,提升全社会科技创新意识针对科技创新才是唯一出路的发展形势,建议定期召开全县科技创新大会,大力弘扬创新精神,表彰科技工作先进,奖励企业创新典型,以此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转型升级,着力营造鼓励创新、服务创新的文化环境和舆论氛围。积极倡导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增强创新自信,形成鼓励创新的科学文化氛围,树立崇尚创新、创业致富的价值导向,大力培育企业家精神和创客文化,形成吸引更多人才从事创新活动和创业行为的社会导向。强化宣传和舆论引导,进一步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尚,加快完善包容创新的文化环境。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